9.1
滿分為 10
全部

遊戲評價

Isha
4 瀏覽 11/25/2019
在思考之後決定改成4星,不是分辨率問題,而是對移動版本身是否能達到PC上的表現力這一點我保持懷疑。這款遊戲的畫面構圖決定了至少要有pad的屏幕尺寸才能達到畫面上的沉浸感標準(至少對我來說),畢竟這是一款非常注重氛圍的遊戲。而在PC上的體驗是極佳的,除了身邊有人時(我對環境太敏感了)。 ————————微劇透警告———————— 初次體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弛靈活的3D場景,豐富的光照效果,細緻的音效表現,後啟示錄般的世界觀,死氣沉沉的廣大空間裡暴起的異生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與關卡音效無縫對接的噪音感BGM(尤愛這一點),超現實的奇蹟,還有無盡的水。 總的來說,這款遊戲充滿暴力感和迷失感,和深切無邊的孤寂。 通關之後,我心裡是無言的,只有異鄉大雨中一般茫然的靜。 它不是一款適合眾樂樂的遊戲,所以我不看好任何直播實況和視頻通關的體驗方式。當遠離熟悉的人,親自用手指進行控制,在那個廣大的世界裡孤身跋涉,才能體會到什麼是製作者極力營造的。 LIMBO如此,《紀念碑谷》初作也是如此。
游呱
2 瀏覽 11/25/2019
👍🏻遊戲難度高 💀機關設計略微複雜 👀環境氛圍烘託的不錯 代入感強 🎤這款遊戲並沒有明確的開始界面; 遊戲主界面,作為一個橫版遊戲,它拋棄了所有的HUD(Head Up Display-抬頭顯視設備就是在屏幕上顯示你的遊戲相關信息),有點像電子書kindle的操作,點擊上方暫停便可以滑動到一個時間點繼續開始遊戲。 ➖➖➖➖➖➖➖➖➖➖➖➖➖➖ ‍😢第一個章節,我的小男孩🙈就掛了很多次,因為款遊戲沒有任何操作的說明。移動端的操作方式還能有什麼?不就是左右上下滑動、長按嗎?雖然沒有告訴你,但是你可以在他多掛幾次的同時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你可以發現你的操作跟你的想法和男孩的動作是一致的❗️ ⭐️Bingo,使用觸摸方案盡量少的數量去最大限度的解決疑惑⭐️ 長按這個操作簡直就是萬能的(這便是🐰功能可供性指向型設計),遊戲還會根據你當前的場景位置去判斷你的“長按”操作是否能起到作用,而與此同時你也可以使用它來探索周圍的物體能否對你的逃生之路有幫助
qquser
1 瀏覽 11/25/2019
inside 這款遊戲 是和地獄邊境一個公司出品的遊戲。遊戲氛圍十分恐怖詭異 而且暗示著許多細節 沒有深入了解到遊戲背景的可能只知道這是個闖關冒險遊戲,被發現了就被抓起來重新開始。 其實深入的了解了這款遊戲真的會令人害怕,真實的遊戲背景其實是小男孩是科學家抓到這裡的開始逃生,切記玩此類型燒腦懸疑冒險遊戲一定要記得細節,慢慢的逃跑到最後你會發現牆上鐘錶和你手機的時間是一樣的,慢慢的會出現玻璃玻璃外面是非常模糊的樹林之類的看似像工廠外面的生活,牆上也會出現數字,跑到末尾那一段後科學家和工作人員都不在抓你了,只是跟你一起往前急匆匆的跑著,你會看到很多工作人員和科學家在一個一個封閉的器皿邊看著裡面的令人作嘔的東西,你想方設法進去後被融合成了這個令人可怕的東西。走到這一步後科學家會幫著你逃出去,逃出去了後你會在一個外灘上面躺著,你以為遊戲結束了?不存在的如果結束了就不會是inside了, 在外灘上很長時間之後遊戲就重新開始了。
老男人箫箫
4 瀏覽 11/25/2019
黑暗致鬱佳作,遊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本以為只是Limbo的精神續作,但直到通關之後,才被深深的震撼到。 空虛、壓抑、寂寞、抑鬱,非常絕望但卻又有一絲快感,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這就是《inside》的魅力,詭異迷人,陰森魔性。 一、黑暗的反烏托邦氛圍,表現力極強的音畫效果 (1)畫面 本作繼續沿用了獨立開發者所鍾愛的Unity物理引擎,雖然無法堆砌特別複雜的場景以及加入過多的動效,但對於一款冒險解密式的獨立遊戲已經足夠了。 遊戲雖然整體也是採用暗黑色調為基準,但沒有採用Limbo那樣的老膠片風格與噪點處理,轉而用更寫實的畫面風格、精細的場景建模、明暗的光影處理與壓抑的色彩渲染,讓我們時刻感受到灰色的反烏托邦氛圍。 此外,為了營造空間感,遊戲還對鏡頭內的場景進行了分層處理。而這種錯落感也讓2D的畫面變的更加有層次,也更加合理。 (2)音樂&音效 若想挖掘人性心中的恐懼,聲與像相結合必不可少,而《Inside》便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
磊
1 瀏覽 11/25/2019
肉球作為擁有精神能量的進化體召喚著其他有自主意識的深淵遊民來營救,小男孩可能只是其中之一,水鬼同樣也受其控制,但明顯小男孩不是完全聽命於控制的個體。就好像《黑暗之魂》中被選中的不死人一樣,你受制於被詛咒的命運,知道自己的終點是傳火,但是具體怎麼做,要不要履行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你的事了。   遊戲中那些連著黃線的發光球則是傳播母體精神力的裝置,類似於傳遞信號的基站,以便於控制各地的深淵遊民勞作。當你把它們全部破壞掉後,通往核心控制室的大門便會打開,就好像電影裡常見的當主角破壞掉飛船所有安全裝置後,就能按下自爆按鈕一樣。而最終的控制台則是所有一切人造人的控制裝置,在拔下電源後,小男孩結束了同伴、肉球還有自己的生命(但悲劇的是,插上電源後可能一切仍將繼續,這只是一次無力的反抗而已)。 雖然很多人把隱藏結局稱為真結局,但筆者竊以為正常結局才能算是《Inside》真正的結局,作為反抗人類的主體,表面上肉球為人類提供著勞動力,暗裡卻是召喚自己的小弟來個絕地反擊。當小男孩解開肉球的控制器並被吸收後,一場激烈而又噁心的大逃亡一定會讓你震撼不已,最終肉球滾下山崖,並在陽光中逐漸縮小死去,這可能就是《 Inside》最終想要傳遞給玩家的感情:在絕望中反抗,明知死路一條,卻也要掙開枷鎖,在陽光下走完一生。
何兮
1 瀏覽 11/25/2019
很久以前就在pc上通关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所以来写写tap上自己第一个评论。 一如前作limbo,inside这个名字也非常的贴合游戏。 小男孩一开始就在处在不断的逃亡中,亡命奔波,直到通关,虽然变成了一个大肉球,但倒在海滩上,微风吹拂,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来,也不失为一种略带遗憾的温馨解脱。 但是,这个却还是人为安排的(这个场景是实验室里一个房间的模型) 你只有打通关(大概)才能解锁隐藏关,然后会发现他依然被控制着,拔掉插头,他便倒地了。(想想他拔掉的到底是谁对他的控制,玩家?) inside,犹如一层层囚笼,终究逃不出这噩梦般的循环,永远都被困在里面。 下面是带有严重剧透的脑洞,想自己体验的童鞋请通关后再看 (会被删评吗?) 《inside》在有猪的那个关卡,有个蠕动的长条形的生物控制了猪然后猪来攻击男孩那一幕。觉不觉得似曾相识? 对,在《limbo》里地狱边境这样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发光的蠕动的长条形的生物,也可以控制生物。它有个天敌是丛林湿壁上的长着的菊花口器的恶心生物,而阳光可以压制它。
老約克
1 瀏覽 11/25/2019
Inside 超乎想像的滿分,我其實很猶豫要如何下筆評論這一遊戲,因為它突破以往的常態玩法,也遠遠超出自己過去給的評價標準,我甚至想把先前寫的所有評分拉低一顆星,來製造唯一的滿分專屬這款遊戲。它帶來的沉痛感絕對不亞於影集:黑鏡(Black Mirror),以下我堅持不劇透,這也是難以自在表述的困難點,但說實話,對於沒有玩過的玩家在Taptap上不小心瞥見inside,我給兩點誠心建議:第一,盡量使用桌機或大點的平板,手機很多畫面呈現的並不夠完美;第二,希望這篇評論是能給您在玩樂過程中100%享受它的荒蕪跟黑暗,而非僅只是了解遊戲內容。 以下分享幾個inside可以特別關注的特質 1. 呈現手法:運用電影一鏡到底的方式,除非玩家死去不然所有場景都是連貫的,玩家左右操控小男孩同時,也會漸漸被帶入遊戲世界中,隨它穿梭。運鏡的縮放也會隨著建築物穿越的時候有所變化,例如進入狹窄的屋內與跳進水中的背景大小差距非常大,加強了幽閉跟無助感,而有些時候甚至會讓視線往斜的方向前進,立體的空間感瞬間敞開。美術的部份,由於畫面主視覺較為陰暗,創作者特別在「光線」下足功夫,在水面下、探照燈前、巨大扇葉、窗光等等,融合自然與人造光線,隨便遊戲畫面截圖都像是劇照一樣的唯美。
👾👾👾❤❤
1 瀏覽 11/25/2019
小男孩從來沒有逃跑過,遊戲最開始也不是逃離什麼,反而是接近什麼。所以就連最開始的小男孩也是被控制下的。    為什麼肉球裡會有好多手腳,說明這個實驗不只做過一次,每一次的結局都是小男孩被肉球吸收,成為他的一部分。    小男孩只是這裡的一個實驗品,實驗者們靠引誘的方式不斷操控他。他的自由意志是實驗者們給予的。    就比如說這個實驗基地最開始製造出來的人造人是那些排隊的人那樣,沒有思想,能做一些簡單的活,而小男孩是新型的有思想的人造人,這個遊戲就是實驗者們對有思想的人造人的性能實驗。    對小男孩的測試從一開始的體力到後來的腦力,也就是一開始的重重追殺,到後來以解謎為主。看小男孩測試的差不多了,就通過本來追殺的女鬼進行改造,變成身體素質更強無需呼吸的人造人。    最後小男孩融合成肉球,變成最強形態,輕而易舉的大殺特殺。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一切的主導還是實驗者,肉球就像是小丑一樣,被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輕鬆的製服。
红尘君
5 瀏覽 11/25/2019
Playdead公司,也就是《地獄邊境》的開放商,這部《INSIDE》也可以認作是《地獄邊境》的兄弟篇。兩款遊戲在玩法上都極致的相似,但不同於《地獄邊境》中單調的黑與白,《INSIDE》中加入更多的色彩。 但即使是彩色化的遊戲畫面,也沒有因此讓《INSIDE》變得斑斕起來,反而顯得更加的壓抑。主角紅色的T卹,倒是成了整個遊戲過程中最醒目的地方,就像是在幽藍的深海中飄蕩的一盞孤燈。 遊戲的畫面完美的還原了PC端的品質,極致建議各位在更大一點的屏幕上體驗這款遊戲。另外,耳機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畫面做到了還原,但是遊戲的操作上還是略有瑕疵的。畢竟在PC端有外接鍵盤操控,在手機上只能依靠點觸屏幕。 可能考慮到了遊戲畫面的完整性,《INSIDE》手游版沒有添加明顯的虛擬按鍵,而是盡可能的隱藏了所有的UI。這種做法,讓遊戲的每一幀截圖都成了壁紙級別,但是操作體驗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镇远网瘾治疗所
1 瀏覽 11/25/2019
⊙本來我打了幾千字的故事,也差不多接近尾聲,突然腦子一熱,全都刪了,覺得,比起長篇大論的喋喋不休,還不如恰到好處的只言片語。 ⊙看了評論裡的許多編劇,我深知誰的是抄襲的誰的是自己寫的,還看到了些一模一樣的。畢竟我也在steam和百度看過上幾百條長評了。礙於此事,倒不如我們不給主角加戲,淺談一下也罷。 ⊙玩這個遊戲的整個過程感覺非常奇妙,遊戲絕大部分都是非常壓抑的,與其說是bgm,還不如說是耳邊迴響著的嗡嗡聲,心情煩躁頭痛欲裂的嘭嘭聲。以及莫名其妙的死亡和莫名其妙的劇情,窒息,射死,摔死,電死,淹死,咬死,死於脈衝波,女鬼,螺旋槳;被追殺,控制殭屍,潛入城市,躲避女鬼,破壞實驗室,逃離城市。而且解密過程也非常奇妙,有些時候想都沒想得到。 ⊙和limbo比起來,綽綽有餘,更加壓抑,更加巧妙,更加得精細,很完美的作品,雖然算不上神作。可是遊戲映射了許多你懂卻說不出口的事情,一切盡在不言中。它並非是空穴來風,它或許能讓你窺探到更加黑暗更加深沉的世界。
沒有其他內容了。開始新遊戲?